碧源達讀書會第一期:在溝通中成長,于閱讀里蛻變
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溝通是我們與他人連接的橋梁,無論是在職場、家庭,還是自我成長的道路上,它都至關重要。碧源達讀書會第一期聚焦 “溝通” 主題,各位成員圍繞書籍與個人經歷暢所欲言,分享了滿滿的干貨,現場氛圍熱烈非凡,還穿插了趣味橫生的互動環節。現在,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思想盛宴。
高效溝通的藝術:打破壁壘,暢通交流
在職場溝通中,信息對稱是關鍵。廖工分享了因前期溝通不暢,導致客戶技術交流出現紕漏的經歷,深刻反思了明確溝通目標的重要性。這不僅在職場敲響警鐘,還延伸到親子教育領域,啟示我們避免權威式教育,像孩子嘗試自己洗澡時,不妨逐步放手,培養他們的獨立性。
清清從《掌控談話》中提煉出三大策略: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,面對孩子作業難題時,一句 “你看起來有點煩躁,是因為作業太難了嗎?” 比 “再不寫作業就沒收手機” 更能打開溝通大門;避免虛假妥協,朋友借錢時明確還款計劃;用提問代替命令,“你覺得家務怎么分工更合理?” 讓對方更樂于接受。
劉格依據《人際交往心理學》,分享了與不同類型人相處的技巧:對糊涂的人適當裝糊涂,不直接揭穿;與自私的人以利益交換交往并明確邊界;和爭強好勝的人求同存異、適時退讓;面對搬弄是非的人不聽、不理、不傳,保持獨立思考。
曉玲介紹了《非暴力溝通》的四步法則:觀察事實不評判,感受自身情緒并表達,明確內心需求,提出具體請求。在工作中發現同事抵觸任務時,私下詢問原因,真誠提供幫助,調整支持方式,就是這一法則的生動實踐。
向春則關注情緒對溝通的影響,提醒大家避免情緒化詞匯,先冷靜搜集事實再判斷。同時,他還分享了傾聽的四種風格:任務型高效直接適合工作,關系型關注情感用于親密關系,分析型注重細節利于決策分析,批判型評估邏輯適合辯論復盤。
親子關系與教育:陪伴成長,溫暖同行
思思提出 “育兒是一場自我修行” 的觀點,認為孩子的 “叛逆” 是自我意識覺醒,家長要學會傾聽。比如孩子帶釘子到學校,先共情詢問原因,而非直接批評,還總結出傾聽、共情、表達、協商、共識的五步溝通法。
肖經理認識到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容易,分享了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 —— 以身作則,全家一起閱讀,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讀書。
何總闡述了親子教育的底層邏輯:非語言溝通(表情、語調)占比高達 93%,比語言更重要;外界評價無法改變孩子自我認同,不如通過具體行動幫助孩子積累成功體驗;避免 “成績至上”,肯定孩子的多元價值,就像孩子成績差但擅長做飯,也要給予認可。
自我成長與認知提升:接納自我,不斷進階
源輝從《用事實說話》中領悟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,工作中多問 “對方需要我如何配合?”,出現問題積極主動溝通,避免情緒化,不拿性格缺點當借口。
何總強調真實與完整的自我接納,認為真誠是最好的溝通武器,真實情感比技巧更動人。接納自己的優缺點,完整比完美更重要。情緒需要流動,壓抑會導致內耗,適當表達才健康,同時要注重當下,接納自己和親子關系中的好與不好。
閱讀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,《認知覺醒》提到成長是 “用知識變量突破固有思維”。肖經理通過閱讀了解焦慮根源,改變管理方式,從 “命令式” 轉向 “引導式”,就是最好的例證。
歡樂互動:猜成語游戲嗨翻全場
本次讀書會特別設置了趣味猜成語游戲環節,現場瞬間變成歡樂的海洋。成員們以小組為單位,默契配合,爭分奪秒。
比劃的成員使出渾身解數,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傳遞成語的含義;猜詞的成員則全神貫注,大腦飛速運轉,精準解讀隊友的提示。
現場氣氛緊張又熱烈,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,也進一步體會到溝通在團隊協作中的重要性。
榮耀時刻:表彰優秀,激勵前行
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大眾投票評選,本期讀書會的優秀團隊獎和優秀個人獎名單新鮮出爐。
領航隊憑借在各個環節的出色表現,尤其是在猜成語游戲中的默契配合,斬獲優秀團隊獎。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團隊溝通與協作的力量,為其他團隊樹立了榜樣。
同時,陳思思和李盛東兩位成員,在分享環節中展現出深刻的見解、出色的表達能力,榮獲優秀個人獎。
他們的精彩分享讓大家受益匪淺,激勵著每一位成員在溝通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奮進。
總結與行動:知行合一,收獲成長
回顧本次讀書會,我們得到諸多寶貴啟示:職場溝通要明確目標,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;親子關系中傾聽比說教更重要,用 “五步法” 化解沖突;自我提升需通過閱讀更新認知,接納真實自我。溝通的本質是理解,教育的核心是陪伴,成長的路徑是持續學習。
讓我們從書籍中汲取智慧,在生活中積極實踐,實現真正的改變。期待在碧源達下一期讀書會中,與大家再次相聚,共同探索更多知識與成長的奧秘。